新闻写作角度与选择(一) h]p;
写作角度或称新闻角度,是指记者写作时选取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和切人点。 gB
33Mp
a;h}
0y
同是一条新闻,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。角度不同,挖掘的深浅就不同,表达的思想意义也不同,新闻价值也就不同。一个优秀的记者,总是力求选择最佳的角度来表现新闻主题。 Dz<=r}
a
M;c$4=i
新闻的写作角度,又可以粗分为两类。 ?Aj
,$i_B
of?6]*>k!
一是观察新闻材料、掂量新闻材料的角度,或者叫思辨角度。这种思辨角度,有时在写作之前的采访过程便已经完成。高明的记者,往往在采访的同时,便酝酿写作角度,做到边采访边思索”心中有数。甚至一俟采访结束,文章结构已酝酿成熟,各段之间的起承转合已经想好,下笔立就。也有的在采访之后,面对一本子材料,反复琢磨、分析,梳理、判断、选择。 {N
yE/$
u@W^j
二是表现的角度,多指技巧而言,也即如何选准切入点而言,往往比较具体。但两者又相互联系,不可分割。本章将两者结合起来谈。 h."n,2NYO
}a
|yfGH
一、全局高度找角度 >
H+x@;L
s\p4"giGp
常常有这种情况,当我们通过采访,记了满满的一本子材料,脑袋里却乱成一团浆糊,不懂得从何下笔,苦思冥想,总理不出一个头绪来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主题。换句话来说,就是不懂得通过哪个侧面去表达。 2PNZ?9h_lo
'ei@- ;u
好些材料,孤立地看,静止地看,在一个部门、一个局部,可能是新鲜的,先进的,有意义的。换句话说,可能是新闻。但是,用发展的观点去看,拿到全局的这个天平上称一称,又可能不是新闻。 |S\0a/
);0.%K)%Y
对发生在某个地区的一件事,你可能是“司空见惯未足奇”,认为不算新闻,该写的没有写,换一个有经验的记者,可能是“想断苏州刺史肠”,会上头版头条。同样,你是“想断苏州刺史肠”,别人则可能是“司空见惯未足奇”,你把别人的旧闻当作新闻来写,自然没有命中率。这里头的学问,除了新闻敏感外,与记者站得高不高,看得远不远,心中是否有全局、有大局有关。因此,在选择新闻角度时,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,以俯视的角度,来衡量所采写的文章是否有新闻价值,是否有更大的新闻价值。 Jt~cM:YV
ZfcKc+`E}
所谓全局的高度,也就是宏观高度,包括国内外形势,党和国家的总方针、政策,包括政治形势、经济形势、思想动态,较大范围的客观性情况,发展趋势、趋向等。这些构成了新闻的社会背景,没有这些大背景,便无法判断其新闻价值的大小。全局在胸,才会统筹帷幄,才能“游刃有余”,对所要报道的事实进行多方面、全方位的观察和分析,从中选准最佳角度,写出最有价值、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新闻来。 MJywIs{c/
O~(&AY>lkt
1987年,海南建省的信息传出,引起全国各地极大的兴趣,形成了轰动一时的“海南热”。作为隔海相望的广西,如何利用这个机遇,顺应“海南”这个大潮做足文章,这是广西人最为关注的。 I-
X* $yn7
;&qyMv
当时,广东开放势头正猛,广西提出“借粤兴桂”。为此,广 \nky&Vy
R&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