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-04-05
也许上帝想看她的舞蹈
读了《邓肯自传》,我不知为什么想起了台湾作家三毛,也许因为她们都是爱的纯粹,爱的率性而为。不同的是,三毛为荷西的爱,乐于将自己投身与婚姻。邓肯则对婚姻拒绝的很彻底,仅有的一次短暂婚姻也禁锢不住她那颗向往自由的心。对于爱,在不停的寻找,不停的失败中,升华了她对舞蹈的不断追求,对艺术的终生痴迷。 这是一本传记,记录了一位舞者的一生,而这位舞者就叫伊莎朵拉·邓肯,现代舞的鼻祖。在19世纪初期,高雅艺术仅限于戏剧和芭蕾的欧洲,对于那种对音乐,对诗歌,对自然,自由伸展全身的舞蹈,丝毫不能理解。这不亚于我们听惯了邓丽君,就不屑于周杰伦的状态。 而伊莎朵拉·邓肯,这位天生的舞者,在六岁时就可以带领孩童在舞蹈中寻求美感,在10岁时就扎起辫子,冒充成年人办起舞蹈班的女孩儿,在以后的不停颠簸中,以其超绝的自信,像一个天使一样,把她的优美舞蹈带到人间。她的舞蹈融合了希腊诸神的传承,融合了欧洲著名雕塑和绘画的唯美,在四肢柔软的挥舞中,带给人一种无法言语的陶醉。 但是,在那样一个年代,人们的守旧,嘲讽,鄙弃,不停地压迫着一个舞蹈天才,穷困在早期伴随着伊莎朵拉·邓肯,她不停地辗转英国与法国,像一个流浪艺人一样,在富人和权贵的晚宴中,挣来微薄的房租和食物。 |